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端午佳节,这个节日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等的习俗,但每个地方又略有不同。无论怎样,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祈求自己及家人幸福安康。
对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及各地不同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
端午节的起源传说
![]() 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
与端午起源有关的传说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多种说法,但流传至今主要有七种传说。
龙子节说、尧舜禹三代的兰浴避疫之俗说、勾践水上操练水兵说、纪念介子推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纪念屈原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为大众最熟知的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别称知多少? ![]()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钟馗捉鬼,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我国各地都有过端午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全国各地端午节特色习俗: ![]()
虽说端午节是全国人民一起欢度的佳节,但是每个地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习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山西省: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粽子大荟萃: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
北方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大多是糯米粽,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南方粽子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有人以为这粽子是中国人的专利,其实其他国家也有。“洋粽子”主要流行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创意“DIY潮粽”的包法!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粽子越来越商业化,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了,自己DIY粽子,不仅能让人重温儿时的乐趣,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新鲜感。用新鲜水果等食材做成的糯米粽,更加注重水果的营养与糯米的搭配,味道更加可口。
老北京怎么过端午节,那些充满节日乐趣的习俗都是什么? ![]()
端午节在老北京的民俗中是一个大节日,与春节和中秋合称“三大节”,因为这一天皇帝可以不上朝,老百姓需敬神祀祖,妇女可携子回娘家归宁,朋友们可以借机聚会,全城呈现出热闹的节日景象。同时在节日民俗事项中又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在此,当端午节遇上儿童节!祝每个与“粽”不同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安安康康!
泗阳婚纱摄影综合整理
|